转载自~照片中国网{http://www.picturechina.com.cn}
一九六七年初,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地界上空一连几日有一架军用探测飞机在盘旋。不久,一个团加一个营的工程兵开进岳家桥四方山,在石山上大兴土木。后来当地人才知道,这个有许多房子、一处坑道、一座铁塔的秘密场所,原来是马来亚共产党的广播电台。在八十余名马共成员(携十余名子女)、百余名中方协助人员、一个警卫连队开进后,一九六九年一月,「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以马、泰、华、英开始播音,每种语言每天播音一到四小时,一直持续到一九八一年。其后,因马共与大马政府达成和解,电台撤销,上述三组人员先后撤出。至一九八七年,该处的地皮及建筑物被石长铁路有限公司买下,原意是办疗养院,没办成;一九九五年转手卖给益阳市一家地产公司,拟办度假村,又没办成,因为地点实在太偏远了。
隐藏在参天林木之中的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遗址分内外两院。建筑基本分红墙平房和黄墙楼房两种,楼房均为二层。全已人去物空。在外院之外还有一小院,内有一超长(约四十米)的红墙二层楼房。那是专供马共成员制作广播节目的「技术楼」,而其门前的「喷水池」实际是冷却水散热池。建筑质量依七十年代标准评判当属上乘。在一座高大的厂房内,蛰伏著两座庞大的锅炉,当年它们为不惯寒冬的马共成员供暖。
马共电台负责人为一男一女。男名洪滔,性格开朗;女名李凡,不苟言笑。李凡携一女儿前来,后该女病死,骨灰埋葬在院门进向左侧山上。马共电台其他成员在广播电台内的职务是撰稿员、资料员、编导员、文艺员、播音员等等,可能还有通讯电台报务员、译电员。马共成员不从事录音、发射、维修等技术工作。这些工作由中方协助人员承担,全是解放军。
马共电台成员似无夫妻同来者,但有携幼同来者。多数是华人,马来人有只四、五个。中方协助人员负责人为任寿山、魏定奎(二人为无线电技术专家),白云龙(政工干部)。规定马共人员和中方人员之间不作私人交谈、互访;马共人员不得进入坑道,不得随意外出。他们有订阅外文报刊。
据悉,当年电台工作人员的伙食费按级别分三十、六十、九十元三等,领导干部吃小灶。岳家桥肉菜市场必须首先满足马共人员的需要。另发充裕零花费,院内有小卖部(能制冰淇淋),有专人为马共成员外出采购所需物品。每年有一星期的外出旅游、购物假期。每星期由长沙来的电影放映队放一两次电影。有大、小文娱活动室数间,体育运动器械一批,游泳池一座。为十余个随父或母前来之儿童专门建有一所幼儿园(在院内)和一所中小学(在院外)。分配来八个大学毕业生教中小学,四方山学童因此得近水楼台之利。有一卫生所,医生护士皆为解放军,重病送长沙妇儿保健医院。
结婚意味著生子,为避免增加中方负担,马共规定电台成员不得相互恋爱结婚。有一名男成员因恋爱受阻愤而上吊自杀。此后这项不通人情的规定才被取消,后来仅有一对夫妇诞下一婴;曾雇用四方山一村民作保母。一名女文艺员被派往益阳地区歌舞团学艺,与该团一男演员互生情愫,结为夫妻,后得以留居益阳,少数马共电台成员如李珍、庄森等,后来留居长沙清园宾馆。
当时电台的发射机五十千瓦。输电线电压十一万伏。备用柴油发电机四百八十匹马力。发射塔高九十四米,蔚为大观,可惜已拆毁。
主坑道内有电灯。手电筒仅在观看辅坑道时派上用场。在约四十米长的主坑道进向右侧,设有发射机室两间,柴油机室一间,现在被村民用来腌制咸鸭蛋;左侧,发现绘在墙上的发射机电路图一幅,约长四米,高一米;毛主席语录数幅,其中一幅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得到并将继续得到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主辅坑道总长约一百五十米。
选址之谜尚待档案验证
为什么马共电台给设在湖南,而不是在离马来西亚和东南亚更近的广东、广西或云南?两位知情长者说他们从未听到过任何官方解释。经过踏查遗址,我认为有以下三条理由,尚须留待将来档案开放后再作验证:第一是从保密的角度考虑。发射塔目标极大,易为飞行在粤、桂、滇边境外空的美军侦察机发现。四方山所在之益阳地区有一个大型兵工厂,人们易将马共电台和兵工厂混为一谈,可有效降低其受注意程度。第二是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考虑。七十年代时,全国各地均告肉食短缺,只有湖南肉食较充裕,供应一个特别机构不成问题。第三应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考虑。长沙是中原连接粤、桂、滇通衢,中国援助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物资,当于此地集中、配装、验收、分送。人随路兴,东南亚各国共产党各种来华人员亦应利用长沙作汇集地。
。。。。。。。。。。。。。。。。。。。。。。。。。。。。。。。。。